Unit 804, 8/F, Pan Asia Centre, Ngau Tau Kok,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看了一篇文章(今次是英文文章了)Why Art School (may or may not) Suck!

成篇文章的前題:一般正式藝術訓練真的能夠令你成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作家/音樂家?還是只不過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令你無法經驗到造藝術品的過程?

這是最近我苦惱著的問題,在堂上的確無什麼得著。於好奇心驅使下繼續讀下去。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有一天他同他的父母說,他想選修哲學。之後一直付學費的父母就跟他說:「如果畢業後你想開一間哲學的店子,就可以了」。
的確選修文科例如哲學、藝術史、寫作、文學等等時常無法與世界的任何職業掛鈎的。甚至在STARBUCK沖杯 Cappuccino都不需要這樣的知識。其實說真的你真的不需要這些高等程度的學士學位去工作。

如果你想做醫生,你就要去讀醫學院。你想做配藥師,就要去讀藥理科。另一方面,你想成為作家,其實你好簡單自稱自己是作家就可以了。你要成為畫家,你去買其他人的畫,去文具店買畫筆就可以自稱做畫家。無錯,其實無一個牌照是叫「註冊藝術家」。(大前題是你要有足夠的吉士”guts”)。

知識 vs 經驗

那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比較好的藝術家?

那是不是學一門技巧、讀書、上堂、訓練或者要做大量成功和失敗的實驗?我不能代表每一個人去說話,但我只是簡單地懷疑其實有好多人應該省回學費而去做多一點藝術品。那即是說,我們無法透過其他人(老師或同學)去學習?非也,我們應該去想一下設計一下自己的進度,而不是容許其他人幫我們決定我們需要做什麼。

問題

曾經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落筆前要清楚知道所有東西(作這篇文的作者是寫作的…)。譬如我要寫一個關於公園的故事,我要知道不單止是公園內的動物,連公園入面有幾多棵鳳凰樹,有什麼品種的花也要知道。

但其實是不是一定要知道得清清楚楚才能落筆呢?其實未必,我做這些功夫無非是保持筆墨的準確度以及怕日後會給其他人批判。你可以見到除了真的是寫作,我還要做大量的資料搜集。因為曾受教育學院訓練的我,我已經被教授了需要大量的資料搜集,而做搜集的時間很多時都比寫作多很多。

因為我純粹地跟從「他們」。

啓發後的踏板

「啓發」初時是一個比較強的詞語。但當你做一段長時間的低B功夫之後,你就會發現有些東西釋放而作出了改變:

當你需要知道什麼時,就去學習那些。

我知道很簡單,但當要做放棄時其實很困擾。現在我的目的是開始一個Project,然後我去找我需要用的資料,沿著目的去做。那是不是不會犯錯?不是,仍然會有錯誤,但你會從錯誤學習到,之後你就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有趣的是,當我發現無誤(或者有小量機會錯)的時候,才是不好。比起玩這些「如果、否則」的遊戲,我更容易知道我應從那裡入手去做我的作品。

那什麼東西我應該在藝術學院到做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那些「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攝影課程/音樂科/文學院」都是一些準備去創造你自己的藝術。當然你寫,你畫,你設計的作品是你的。但這些其實並不是真的是你的。你只是跟隨著學院裡的進度/方式,而不是真正你的東西。你應該是自己決定自己的路,將來成功定失敗都應該由自己選擇。

 

來源:

Why Art School (may or may not) Suck!

Read more at: http://skinnyartist.com/why-art-school-sucks/

Comments (2)

Shum Jovi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