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804, 8/F, Pan Asia Centre, Ngau Tau Kok,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今日同同事們講起矯形內衣, 原來要先著Foundation一年才能開始有效。

我問她們著矯形內衣的目的,她們說「想要更好的身材,可能是條腰能夠再現,或是胸部會有更好的效果。這跟牙齒矯正(俗稱Cu牙)或是做面膜無分別。未必是另異性另眼相看,只是當沖涼時,對住鏡子會有自信地回望自己的身體。」

原來在這個世代的女性是這樣看待自己的身體。

其實這種內衣在法國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這陣風不經不覺吹到香港了。
回想在19世紀末的一段時間,大多女性想解除束縛,除下Corset,保羅.布瓦列特帶著他的口號「把女性從緊身胸衣的獨裁壟斷中解放出來」,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時裝設計師的。之後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1910年現代主義降臨的時代,時裝由“S”型轉化去“A”型之外,因大戰關係像工作制服的褲子流行起來。同時,全世界的藝術原素都癲覆起來了。(達達主義)
到了30年代,社會因戰後的復興一時,但因為仍然有蘊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不安,樂天知命的上流著的服飾又再雅典起來。藝術史上未來主義也開始站穩了腳。是線流為主導的世界。存在主義的雕像充斥著上流社會的收藏家手裡,而女性的身體也被「流線形」般看待。雖然1889年工業革命,啟蒙時期時Christine Hardt發明了現代的Brassiere (俗稱Bra),但直到30年代美國華納公司推出現代胸罩才開始普及,女性又再次被束縛了,直到了今時今日。

可能有些女性會認為她們不是被束縛,而是尋求更好甚至最好的身材。但其實身材好的定義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定義被加諸於女性後連自己沖涼時都不敢看自己的身體?
(或是因為中國女子的價值觀被定義為需要含蓄而去做和應就不得而知了)
就是因為男性主宰了歷史這麼多年(其實現在也是),女性就算價值觀被束縛也覺得是無所謂嗎?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結構主義當道。符號控制世界的時代,無論之後普普藝術、裝置藝術、設計等等,都用符號去詮釋。60年代,是為反而反的世代。女性的長裙為了滿足異性的反叛思維也被改短了。而服裝在這個時代也開始代表權力的標誌,婚姻觀、道德觀產生了急遽變化,同居、性放縱、性濫交開始氾濫,女性已經不能再講求忠貞,物質才能最被異性吸引的年代。

70年代開始女性主義開始被社會關注。鐵娘子的出現是一個里程碑。(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 Margaret Thatcher)
後現代主義開始主導的時代,酷兒理論也開始流行,有些人開始提出性別角色、性別認同和性傾向這些問題。也同時解放女性身份這個枷鎖。

可惜的是女性因這父權社會被約定俗成,自身的價值觀仍然被物質支配著。身體、外表、金錢、名牌等也變成女性想有權力有話事權的標誌。雖然表面看來,女性主義的感知價值已被解放,但自60及70年代的後遺症仍未得到解決。。。

未來能否改變女性對權力的看法嗎?

Comments (13)

Say Somethings...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